约伯对三个朋友的喋喋不休,已经不耐烦了。因为他经历到三重的痛苦。
第一重,是他不知道在这一切患难背后,上帝的莫测旨意是什么。他更无法在一切无妄之灾背后,相信上帝会有一个美善的旨意。这超越了他的信仰的边界。约伯的人论和神论,都停在基督被钉十字架之前。
我曾读到一位知识分子,信誓旦旦地说,“我坚决反对那种把苦难当作祝福的邪恶观点”。他说,苦难就是苦难,不可能是祝福。说苦难是祝福,是对受苦之人的侮辱。他说这话的背景,指向十年前的 5·12 大地震中,一句流传很广的话,“多难兴邦”。后来,这四个字在每一次天灾人祸中,都以不同版本,频频出现于官媒。所以,我的这位朋友,十分憎恶这个观点,以至于有一次当他听见基督徒也在说一个类似的版本(苦难是化妆的祝福)时,他感到愤怒,说自己无法接受一种扭曲是非的信仰。鉴于我在痛苦和压力中,多次读《约伯记》的经历,我不会轻易对我的朋友说,你错了。也不会指着他的鼻子说,其实你是个罪人。我当然知道他是个罪人。但我不能就着这件事,而去指出他是个罪人。恰恰相反,我试着体会他的心,其实和约伯是相似的。他的痛苦,也与约伯相似。甚至他的绝境,也与约伯相似。只有亲眼看见上帝,才可能走出这绝境。约伯的三个朋友,对此绝境缺乏体会,所以他们的话都是冷冰冰的。
第二重,是约伯的三个朋友,自称他们知道这一切患难背后的上帝的旨意。约伯的神学,是一种承认自己无知的神学,并在这种无知中感到深入骨髓的痛苦。但三个朋友的神学,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神学,也就是相信一切发生的事都可以基于他们的神学、而作出因果关系上的论证和解释的神学。约伯承认自己不知道,这就够痛苦了。旁人却宣称己知道,这种智力上的愚昧和道德上的傲慢,就更加令他痛苦,仿佛火上浇油,雪上加霜。
第三重,是经过了三个回合的辩论,三个朋友试图按着他们所知道的,来说服和责备约伯。但约伯不断发现,他们其实并不知道。这样,痛苦就达到了最深入的地心,就是约伯一方面知道自己的不知道,另一方面也知道了他们的不知道。
用现代哲学家的一个比喻说,约伯和他的三个朋友,都活在“无知之幕”中。在约伯记中,“无知之幕”是伦理和信仰意义上的。尤其是指向前两章的。约伯终其一生,都将无法获知《约伯记》第 1 章到第 2 章 7 节的存在。这种无知将一直持续到末日审判那一天。也就是说,约伯的信仰,不可能建立在“知道”的基础上,而只可能建立在“相信”的基础上。或者说,《约伯记》的主题是,唯独对一位绝对的上帝的绝对信赖,才是活在无知之幕中的人类,建立正义和城邦的唯一出路。
从第 4 章开始,三个朋友轮番上场。他们的发言到 25 章结束。最后一轮是书亚人比勒达发言,但这个发言只有短短 6 节。然后连着几章,都是约伯的滔滔不绝。基本上,这几章可以称为约伯的独白。有解经家说,从篇幅和文脉来推测,应该是约伯不耐烦的打断了比勒达的话,他实在不想再听了,于是发表了一篇名叫《我没有敌人》的长篇陈辞。
约伯的意思是,天上地上,我没有得罪任何人。我只有一个敌人,就是耶和华。这件事摆明了就是耶和华想对付我。约伯的意思是,我不知道为什么,因为宇宙的奥秘实在太多,上帝的心思不是我能知道的。但我知道一点,就是整个宇宙中,只有耶和华是我的敌人。若不是神决心对付我,我就绝不可能遭遇这些事。因为我没有任何事情值得遭受这些事。到这里为止,说“苦难是化妆的祝福”,还真是说不出口。
在这段长篇独白里,约伯也用自己的不知道,来回应那自以为知道的。显明那自以为知道的,比知道自己不知道的,更加无知。因此,约伯这段话的焦点,在于仔细的描绘宇宙和创造中的一切奥秘。约伯想证明一件事,这件事和保罗在《罗马书》第 11 章末尾所说的,是同一件事。但在约伯,这件事令他痛苦。在保罗,这件事却令他赞美:
深哉,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。他的判断,何其难测,他的踪迹,何其难寻,谁知道主的心?谁作过他的谋士呢?
约伯的意思是,第一,你们听明白了吗,神的智慧如此难测,所以拜托你们,不要对别人的遭遇唧唧歪歪了。四川为什么遭遇大地震?印尼为什么遭遇教堂爆炸案?爱主的传道人为什么在讲完道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?年幼的孩子为什么罹患癌症?关于这一切,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,主啊,我不知道,我也不解释。而且我知道,你并不欠我一个解释。我不能要求你给我一个解释,不然我就不信你。作为卑微如蛆的受造者,我唯一的出路就是相信你,而不是要求你解释。
第二,约伯转身对自己说,虽然如此,我仍是痛苦。谁能搬走我身上这比高山还要沉重的痛苦呢。神啊,你是最大的,你是掌管一切的,所以发生在我身上的事,若无你同意,就绝不能发生。这样看来,你是决定与我为敌了。可我无法解释这件事,也不知道背后的奥秘。我甚至不能相信这一切背后,隐藏着一个美善的奥秘。
只有在一个意义上,准确地说,是只有在一件事上,我们才能说,“苦难是化妆的祝福”。那就是有一位比约伯更无辜的约伯,有一位被上帝抛弃到一个绝望无助的绝境中的,绝对的无辜者,就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,被他的一切仇敌和他的三个朋友,联合起来,钉死在十字架上,第三天复活。
这个被现代学者称为“基督事件”的十字架的故事,是唯一的在苦难和祝福之间的翻转。人间需要一场翻转。生命也需要一场翻转。但如果这个翻转是不公义的,那就叫做“扭曲是非”。但如果这个翻转是公义的呢?如果宇宙中,存在一个比约伯的义更公义的义呢?如果宇宙中,那就不叫扭曲,而叫翻转。
这就是福音的意思。保罗在《罗马书》11 章的颂赞之前,用一句话,归纳了这个约伯不能理解、也不能知道的在他身上如此沉重的奥秘:“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,特意要怜恤众人”。这个奥秘,必须是在基督被钉十字架、第三天复活之后,才完全显明出来。在此之前,整个宇宙中没有第二个人知道。因为这个奥秘,不是一个精密的理论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,就是十字架上的“基督事件”。只有“基督事件”,而不是任何关于基督的理论,才能打破信仰和道德上的“无知之幕”,把相信祂的人,带进至圣所。这也意味着,一切道德主义都是错误的和伪善的。一切期望在人的遭遇和人的灵魂之间,作出一个道德上的因果关系的排行榜的知识,都是不道德的知识。
举例说,我们可以指出,奸淫是一种罪。但我们绝不能说,他之所以得癌症,是因为他犯了奸淫。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外在行为,是否符合神的诫命。但我们不能评判一切隐秘的事,包括这个人的动机,这个人的遭遇,和他的最终结局。
因为恩典为王的意思,就是对一位绝对的上帝的绝对信赖。第一,我们可以认识一位绝对的上帝,但我们不能绝对地认识那位上帝。第二,既然神将众人都圈在了不顺服之中。那么,神要恩待谁,就恩待谁,要怜恤谁,就怜恤谁。任何人若断言说,某某应该被恩待,或某某显然不应该被怜恤。那这个人就是在扮演上帝,论断上帝,而且是在反对上帝的恩典掌权。
今天,每个基督徒都比当年的约伯知道得更多。因为“基督事件”已经发生,基督在十字架上,替代了我们,也替代了约伯。这个奥秘已经解开,并托付给了教会。然而,如保罗所说,“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,按他所当知道的,他仍是不知道”(林前 8:2)。又说,“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,如同猜谜。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。到那时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样”(林前 13:12)。
所以,操练恩典,就是操练两件事:第一,在属灵的事上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“若再多说,就是出于那恶者”(太 5:37)。这能使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上保持谦卑。第二,在属灵的情感上,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悠悠苍天,唯基督知我心,这一生夫复何求。
这样,一个在孤独中,唯独被基督所知道的人;一个在苦难中,唯独被基督所代替的人,就可以从约伯走向保罗,直到唱出圣弗朗西斯的这首祷文:
使我作你和平之子,在憎恨之处播下你的爱。
在伤痕之处播下你宽恕,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。
哦主啊,使我少为自己求。少求受安慰,但求安慰人;
少求被了解,但求了解人;少求爱,但求全心付出爱。
20180522